前言
1949年4月,解放军的三个野战兵团把太原城团团围住,战土们精神抖擞,斗志昂扬,就等着前线指挥部的攻城命令了。
前线指挥部里,气氛异常沉闷。指挥员们在认真地商量着:突破口选在哪个方向呢?
意见莫衷一是。因为,到目前为止,指挥部还没有得到阁锡山的防御工事详图,主攻方向很难确定。
“报告,张常仅同志到!”
哨兵的报告声刚落,解放军太行军区太原情报站站长张常仅就满头大汗,气喘吁吁地闯了进来:“首长!太原城防图搞到了!”
指挥官们一下子都围了上来。
这是一份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。上面很详细画出街道、村庄、山坡——一目了然。甚至连每个堡的具体位置也都用符号标了出来。
展开剩余88%
“来得太及时了!”指挥员们激动地说。
要知道,这份太原城防图,倾注了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情报人员的多年心血。
这件事还要追溯到解放战争初期的1946年。
一个“车行老板”,攀上阎军团长
1946年夏的一天,太原阎锡山“督军府”府西街口,响起了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,一个名叫“谦益信”的自行车行开张了。
这个新车行开张后生意十分红火。很快,车行老板张全禧在当地已小有名气,他与社会各阶层也有了广泛的联系。
实际上,这个新车行是解放军太行军区太原情报站的一个工作点。情报站利用这个车行做掩护,收集和传递情报,配合解放军的军事斗争。
张全禧平时很注意与国民党党政军人物交往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结交了阎锡山侍从室上校参谋张光曙。由于平时张全禧对他出手大方,在钱的问题上从不计较,张全禧很快就与他结成了好朋友。
张光曙是国民党山西保安十七团的挂名团长。这个团是有名无实的空架子,只有编制,没有兵员。它是阎锡山为了从国民政府那里领取经费而设立的。这个团的所有印章,符号证件都放在张光曙家里。
一次,张全禧找到了张光曙:
“老兄,请你们帮个忙好吗?”
“张老板,你太客气了。平时你待兄弟们也不薄,有事就尽管讲吧!”
张全禧叹息道:“现在社会太乱了,平时到处都有麻烦,如果像你们那样穿上一套军装,办事就方便多了。不知……”
张光曙明白了。“不就是要两套军装吗,包在兄弟身上!”
于是,“谦益信”的伙计们都穿上了军装,进进出出方便多了。甚至连军事要地有时也能进去。
在与张光曙的交往中,张全禧发现他对国民党时有怨言,有正面争取的可能。他于是向上级汇报,建议在适当的时候把问题谈开,把他从国民党那边拉过来。
经过慎重考虑,上级批准了他的建议。
两张地图,送给解放军当见面礼
1948年,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了战略进攻阶段,国民党被迫转入防守。这年7月晋中战役结束后,太原成为一座孤城,解放太原已是指日可待。争取张光曙的时机临近了。
但是,怎样才能有效地争取他呢?张全禧苦苦思索:是单刀直入,还是旁敲侧击?无论采取何种方式,都有相当危险,弄不好会掉脑袋的!必须确保万无一失。
时机终于来临了!
1948年岁末的一天,张光曙找到张全禧,心情沉重地说:“张老板,看样子太原是守不住了,国军已是秋后的蚂蚱,蹦跶不了几天了。我不想为阎锡山陪葬,我要给自己找个出路。”
张全禧不露声色地试探:“张团长,你有什么具体打算吗?”
“我打算投奔到守卫天津的老上司陈长捷那里,不过得先给他写封信,可是,老阎的邮检太厉害了,我担心会引来麻烦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
张全禧听后暗喜:时机来了。
“张团长,您这是明智之举!确实应该为自已找个出路,您不必担心,如果您相信我的话,这件事我可能能帮上忙。”
张光曙马上高兴地问:“张老板,你能帮兄弟一把?”
“嗯。我店内伙计最近要乘飞机去北平购货,让他捎信万无一失。”
张光曙赶紧把给陈长捷的信写好,在张全禧过目后交给了他。张光曙在信中表露出了对阎锡山的失望和怨恨。”
信一到手,张全禧可就踏实多了,有了这封信,就不怕你张光曙变卦。至于投奔何处,得听从我们安排。
两天过后,张光曙又来了:“张老板,我的那封信送到了吗?”
张全禧说:“张团长,这几天飞机票太难买,恐怕暂时去不成天津了。”
张光曙听后十分焦急:“那怎么办呢?”
张全禧趁此机会,开始直入主题:
“张团长,即使您去了天津,出路又在哪里?我看,您还是另谋出路吧!”
张光曙连连摇头:“我已是无路可走了。”
“张团长,依我之见,您不如到解放军那里去寻个出路。“
张光曙长叹一声:“咳!老兄,不瞒你说,此事我不是没有考虑过,如果我是个领兵的军官,掌握着部队搞个起义,人家肯定欢迎。可现在我赤手空拳,光杆一条,就不知道人家是否看得上了。”
张全禧赶紧说:“朋友,你可想错了,不带兵就没有用?你先搞上一份见面礼,看解放军欢迎不欢迎。”
“可是我到哪里去找他们呢?”
“张团长,您不要着急。在我的家乡周围有解放军在活动,我可以找上几个熟人,回去为你疏通关系。要不,我替你去和他们联系,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,我也正想回家看看!”
张全禧的一席话终于打动了张光曙。二人商定先搞到一份阎锡山的兵力部署图,作为给解放军的见面礼。
很快,兵力部署图到手了,但如何送出去呢?
恰好,张光曙有一个姓师的老部下在“亲训师”任第三团团长,驻守杨家堡,从此防线送出较为安全。于是,张光曙领着身穿军装的张全禧来到了这里。
“师团长,现在太原局势不稳,我打算把家属疏散出去,先派个人回去打听一下,找个落脚的地方。”
这位老部下满口答应,随手写了通行证。
就这样,张全禧顺利地出了城,将兵力部署图交到了太原情报站。
前线司令部对张全禧的工作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,并提出了新的任务:
“张全禧同志,为了减少攻克太原时我军的损失,缩短破城时间,我们急需一份敌人的城防工事图,希望你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弄到手。”
当晚,张全禧就返回太原,与张光曙密商绘制城防图一事。
张光曙听后面有难色,思忖半响,最后才勉强答应。
第二天一早,张光曙就来找张全禧了。他兴奋地说:“办法有了,我家里还有一张万分之一的军事地图。”说完,他就把这份军事地图从口袋里取了出来。只见图上面地形,地貌,房屋,街道全有,只需把工事位置标上就行。
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起来,白天观察敌人的部署,晚上精心地绘图。到1949年3月中旬,城防图终于绘制成功。可如何才能把图万无一失地安全送出呢?
通过苦思冥想,张全禧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:“把图放在自行车里!”
于是,他把城防图分成五十几个长圆形的小卷,用线紧扎,再挨个塞入两条剪断的自行车梁管。
张全禧终于通过了敌人的重重哨卡,把这份极其重要的国民党太原军事布置图安全地送达太原情报站。
后来,这张图帮助解放太原战役前线总指挥彭德怀和兵团领导罗瑞卿、杨得志、杨成武等最后决定了作战指挥方案。
4月24日黎明,万炮齐响,总攻开始。不久,太原城便顺利解放了!
发布于:天津市